UQPAY CEO李旺剑:DeFi构筑新一代金融体系

区块链 财经新闻网

作者:李旺剑,男,1984年出生,UQPAY(优钱付)创始人兼CEO,风险私募基金UQ CAPITAL(优钱资本)创始合伙人,比特币早期玩家和矿场主,区块链领域天使投资人和布道者,资深金融科技技术专家,早期实践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应用拓荒者,连续创业者。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后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尼科西亚大学数字货币硕士学位,目前系新跃社科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书籍《区块链技术场景实践》作者。

2019年被誉为DeFi发展元年,虽然在区块链业界普及面达到了一定程度,且用户群增长趋势显著,但在宏观视野来看,DeFi受众目前仍然较窄,拥有非常大的发展想象空间。因而本文拟就DeFi概念、现状、未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广大读者/用户和DeFi拉个红线,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

一、 什么是DeFi?

(一) DeFi基本概念和理念

DeFi,即指 Decentralized Finance,中国国内喜欢叫:“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分布式金融”,或更有延展性的名字——“开放式金融”。顾名思义,去中心化金融即意味着无中心背书机构的金融业务,用户投资后,可以清楚看到资本金状况、运转轨迹,且技术上得到共识,不可人为篡改。

我们在更细微的技术维度/业务维度来看DeFi,会发现DeFi带来的一些新颖特性。

其一,借贷过程、业务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放在了经过验证的智能合约(或地址)上,这有效实现了资金池的透明监管,监管单位就是社区和广大用户;同理,资金的来往记录分布式记录在统一、地域离散的账本上,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这无论是防范技术性风险还是金融系统性风险都很有效,而且更“民主”。

其二,DeFi不需要对借款人/融资方进行背景调查和尽职调查,而目前传统金融领域这个过程其实是冗长的,且耗时费力,成本高昂;而对应的,作为资金提供方,在DeFi体系下不需要知道对手方具体信息,通过数字资产/Token的质押,可自动触发清结算,保障资金出借权益。

其三,DeFi通过算法在合约代码中的自动运行,采取人工智能类似的方式来处理核心金融逻辑,通过市场数据的采集,形成高流动性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务市场。因而,DeFi体系能够形成更透明可信、更加公平公正的信贷市场。DeFi体系下的金融利率水平也不由央行或权威金融机构单方面决定,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算法决定,真实反应市场供需状况。这些算法能够实现基本金融逻辑,如资金供应紧张,利率就会上升,提升资金成本,反之则会下调,使得资金更便宜。这个理念非常之强大,传统金融实际资金市场上供需关系地域割裂非常严重,比如最明显的就是发达国家/地区资金越来越便宜,而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地区,资金就相对来的贵很多,乘以资金需求量后,这个利益/成本将呈现出非常大的区别。

不止如此,DeFi体系理念是在抵押物上远远不止限定在加密数字货币,而是所有有价值的资产。理论上,任何有价值的资产都可以发布到智能合约上,从而作为抵押标的,获取到融资。当逾期违约发生时,智能合约将自动转移所有权。

诚然,DeFi的这几个理念要全部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或长或短,如抵押物扩展上,就需要一个过程普及资产联动关系。目前已经有一些已经落地,并已产生一定业务规模,具体我们在第二章节再作介绍。

(二) DeFi是区块链1.0的金融维度延展

区块链1.0是指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应用,通过分布式账本、链式数据、共识算法等技术集实现了货币发行、支付和点对点流通,其核心概念:

绝对去中心化

高透明度运行

无实名认证

虽然区块链1.0 代际更迭式地基于区块链技术和自由货币经济学原理,实现了电子货币去中心化发行、匿名支付(或转移)、匿名保管,但没有实现发行和持有后的金融借贷业务以及金融衍生品业务,而从金融视角来分析,这部分不可或缺,且是货币市场中必不可少的的组成部分,也是相关参与方的刚性需求。尽管人们将比特币和黄金类比,但不可否认的是比特币本身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货币体系的电子货币,其初衷也在于实现一种特定环境的货币而非资产。既然是货币,其用途必然包含支付、储值、借贷以及衍生品金融操作等主要用途,从这个角度来来理解,很清楚可以看到,围绕加密数字货币展开的DeFi业务是区块链1.0在金融/货币维度自然而然的迭代结果,且目前看到的DeFi大多基于抵押借贷,可扩展范围还很大。

显然DeFi在核心本质上没有违背区块链1.0,去中心化、高透明度、无实名仍然是其理论基础,以此开辟了与支付流通呼应的金融业务另一极。

(三) DeFi是一个与传统金融呼应的相对概念

传统金融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而DeFi建立在技术代码之上。纵观人类金融发展史,信任是核心,人和人之间借贷关系最早完全建立在信任之上,只有熟人之间才会发生借贷关系,逐渐演进到熟人的熟人,即间接熟人之间形成借贷关系,而后出现专业机构——当铺等中介机构,逐渐显现出金融业务专业性,在现代公司制度成立普及后,逐渐演进为企业到个人、企业到企业、个人到个人、多个主体与单个主体之间的多维借贷关系,即我们常说的C端、B端以及B端C端交叉金融业务关系。但不变的是,借贷前提仍然是基于信任基础,直接或间接。随着电子技术、信息系统的普及,基于数据维度来分析评价主体(公司或个人)信用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但这仅仅是信任评估体系的迭代升级,而区块链技术出现后,DeFi打破了这种传统思路,借贷关系、流程轨迹完全透明可见,智能合约代码能够在识别出违约规则触发条件,并触发执行自动交割,从而实现了“零人为干预”的金融业务,因而在目前DeFi主流数字货币抵押贷款业务中其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信用、信任关系体现,只有共识和规则、代码和程序,他们的客观性已完成了对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信用)的替代。

DeFi在信用主体上实现了替代。事实上,传统金融体系演进到目前,生死存亡仍然取决于大型金融机构及其监管机构的实力、稳定性、权威性和可信度,大的金融机构信用主体(大银行/政府等)的破产或违约,能够导致整个体系崩溃;相比之下,DeFi金融体系的生死存亡取决于其协议、密码学和智能合约的强度,系统健壮性更多依赖于网络规模,这种规模一旦形成,很难出现系统性故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DeFi在技术上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升级版本。

DeFi在业务参与相关方的信用评估模式上有本质的不同。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企业规模是最常见的信用评估指标之一,硬性指标直接将大批有实际金融需求的客户拒之门外,这让一些相对弱势/弱小的参与主体能够平等参与进来。在一些复杂的金融业务中常常依赖于第三方评级机构,这种评级机构有其优势,比如更能够体现出专业性,收集数据面更全等,但无法规避的是,评级机构本身是中心化机构,因而无法避免“操纵”、“偏袒”等不公情况的出现。在DeFi领域,理念是希望建立在完全公开公正数据基础上的评级、自动清算等。这个实现普及的过程需要多久不确定,但至少趋势是明显的。

理论上,像跨越地域限制、点对点借贷、点对点小额支付这些传统金融体系受限的,在DeFi这完全能够实现;在钱包上,DeFi下的加密钱包其实和纸币钱包功能上是对应的,自主控制权完全在所有者手上,只不过一个是电子钱包(公私钥对控制),一个是实物钱包。

(四) DeFi诠释新一代金融体系方向

DeFi给现有金融体系带来的并非全是考验,也激发了大家对于现有经济、金融体系的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1) 干预是否应该适当减少?

当政府/主管部门过于频繁干预金融、经济发展时,初衷都是想促使整个体系发展更好,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金融抑制”。所谓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这种现象并非少数,在现有金融体系下,人为干预的手段不甚枚举,如利率、汇率等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

事实上,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金融本身的发展应该只是经济发展的辅助动力和工具。显而易见,处于揠苗助长式的滥用干预行为无益于金融发展,更是间接给经济带来负面抑制作用。

DeFi金融体系和比特币加密数字货币一样,走在了最极致的无干预状态。虽然节奏太快不容易被接受,也不易短期内得到快速更迭,但其指明了一个明确方向,DeFi告诉我们,也许新一代金融体系应该更少有人为干预,更多的基于规则自治原则,让金融工具去适应市场,而非反过来。

2) 金融业务粒度是否应该更细?

传统金融业务由于各种原因,业务服务粒度其实是粗颗粒度的。金融机构,如银行,普遍重视大客户、大资金业务,而忽视了中小微客户。究其原因,有执行机构的偏好也有宏观政策的限制。举个简单例子,对于银行业务员来说,放贷业务目标客户首选央企、国企等体量大、信誉好的,单笔规模也大,风控能力也强,与小客户相比单笔操作操作成本是一样的,如此业务员不可能有动力去坐小客户;再比如,在资金供给端,政策层面出于保护小微投资者、政治因素考量等因素,在地方性金融资产交易场所有规定,资产值大于多少才能成为“合格投资人”,这无疑直接将海量有投资需求的、资产值又不够大的投资人拒之门外。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B端还是C端,目前金融服务粒度都还不够细,导致小B、小C、小资金无法享受到同等金融服务和权益。在公民权益意识渐增的趋势下,金融服务权益将会日渐显得重要,这种趋势也是不可逆的。

在国家层面,如果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已经提上日程,这背后实质问题之一,可能就是金融业务服务粒度不够细。

DeFi体系下,金融服务粒度就可以做到足够细,人们即使只有1.0元甚至更少钱,都可以参与投资,对应小资产持有人理论上也可作为抵押物,借贷到对应金额的资金进行融通。

(五) DeFi的主流形式

DeFi主要包含去中心化借贷、去中心化交易所、稳定币(支付/资产)以及其他去中心化衍生品,目前仍然以前三类为主。从传统金融视角来看,借贷业务和衍生品其实扮演的就是商业银行的角色;去中心化交易所扮演的是证券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的角色;而稳定币业务其实像是传统央行的业务范畴。

1) 抵押借贷

去中心化借贷是尝试让金融业务摆脱对中心化机构的依赖,而实现高度公允、透明的金融借贷关系,根本上去中心化的一类应用,目前DeFi中的借贷主要还是以抵押借贷为主。其本身弥补了传统金融中的一些不足,比如投资额度可以不设下限,资金提供方审核也没那么严格,整个业务流程更开放,边界更清晰,集中提供资金供需对接撮合。

我们可以从DeFi“龙头”、以太坊上知名度最高项目——Maker DAO来简要分析,了解去中心化世界的借贷业务原理和逻辑。

发行介质。Maker DAO通过扮演传统央行的角色,发行了一种稳定币——DAI,并将其与美元1:1锚定,这样就有了统一兑换介质,这个步骤其实MakerDAO就是一家去中心化世界的银行。

用户申请。当用户需要借款时,提出申请后,Maker DAO不会像传统金融一样审查用户的信用记录,其实DeFi暂时也没法审查线下信用,因为申请记录里,用户信息只有其地址而已。因此Maker DAO会让用户抵押区块链资产,比如最常用的ETH(以太坊Token),如用户有价值15万美元的ETH(根据当前市价估算),用户就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抵押给Maker DAO,Maker DAO会给用户最多10万个DAI(价值10万美元),因为Maker DAO规定抵押物的价值至少是贷款额的1.5倍。

强制兑付情况:如果借款后,行情下跌,用户抵押的价值15万美元ETH也将掉价,如果抵押品价值已经借到的DAI(10万美元),那么Maker DAO将会强制卖出用户所抵押的ETH用来偿还他的贷款。这也是DeFi业务中的“自保”措施。而这些条件都时智能合约触发的,用户可以监测到。

合约放款。平台通过DAI来放款给用户,用户持有DAI后,就可以自由兑换、流通、使用。

用户还款。对应的,用户还款时,同样要通过兑换、流通等方式先获得DAI,还给Maker DAO并支付利息,赎回前面抵押的ETH资产。

2) 去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交易所允许用户交易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数字资产。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为了解决中心化交易所存在人为操控弊端而产生。

在中心化交易所用户不拥有自己的私钥,所以无法掌控自己的财产;去中心化效率又有瓶颈,围绕这两个命题产生了多种交易所模式,因而各个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做法都不太相同,笔者从两个常用模式简要陈述其原理。

「链上orderbook模式」

这是最经典的模式,去中心化比较彻底,用户充值、挂单、吃单、结算及提现全部在链上完成。去中心化交易所Etherdelta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简要流程描述如下:

1) Maker和Taker将资产充值到智能合约中,用户资产由智能合约管理,合约的管理员不能任意操作用户的资产。

2) Maker下单到区块链(通常是一条公链)。

3) Taker选择希望交易的订单,并发起一笔交易。

4) 智能合约将对Maker和Taker的需求进行匹配,交易成功后进行链上结算。

「链下orderbook模式」

这种模式兼顾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性以及中心化链下撮合机制的高效性,目前以太坊去中心化交易所IDEX就是这种模式应用代表。简要流程描述如下:

● 用户通过私钥签名授权,将数字资产充值到平台智能合约中;平台不触碰用户的私钥以及资产,安全性得到保障。

● 链下的服务器对用户的挂单、吃单操作进行处理,这样保证了交易撮合过程与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验基本一致;未成交的挂单,不会造成gas费用损失,节省了无效订单上链的成本。

● 账本同步:链下服务器处理后的账本同步撮合成功的结果信息给链上账本,最终实现交易信息上链。

3) 稳定币

支付介质是开展DeFi业务的前提,数字货币价值波动大,而法币面临各种监管、政策问题,都不适合作为DeFi领域的支付工具,因此稳定币是DeFi最佳选择。

稳定币是数字货币交易的必然产物,法币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直接充当定价单位,但现实中,数字货币包括DeFi业务的普及推广过程中又离不开法币定价,因而具有价格稳定特性的数字资产非常重要,诸如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存储的功能都需要这种区块链技术属性的货币来承担。这就是稳定币,一种区块链关联的与法币定价稳定的币种,将法币和数字货币做了一个链接桥梁。

如MakerDAO就发行了DAI稳定币,用于DeFi业务结算和交易;计划于2020上线的Libra就是一种典型的稳定币,其体量也相当可观,其本质就是以一揽子法币(多个国家)作为绑定资产挂钩发行的稳定币,以适应不同地域/国家,以便开展相关业务。

因此我们看到稳定币本身也有不同模式,主流的大致有三类:

法币资产抵押模式。以单个法币币种(如美元)或多个币种为单位绑定,通常以1:1比例发行,另外一些具有稳定价值属性的资产也属于抵押范畴,比如黄金。这一模式下的稳定币是稳定性最好的一种,但其存在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如何防范“伪发行”。如USDT就是典型代表。

数字资产抵押模式。以单个数字资产币种或多个数字资产币种作为锚定资产。这种模式最大不确定性就是数字资产本身的价值波动幅度过大,有的甚至存在倒闭归零的风险。

算法模式。通过市场资产综合自动评估得出的币值。这种模式最复杂,但最独立,完全没有依赖外部信用。

稳定币本身也存在兑换汇率、持有收益等业务盈利模式,一旦普及开来,得到公众共识,那么这个业务规模不可限量,比如我们看到的稳定币鼻祖——USDT。

此外,目前DeFi 项目已有数千个,除了以上三种主流类型,还有去中心化钱包、保险平台、身份认证、KYC/AML、市场分析、量化交易等等都是属于 DeFi 的范畴。但这些不具有典型性,此文不再深入探讨。

二、 发展现状

(一) DeFi市场发展概况

1) 借贷业务

我们也可以从DEFI PULSE上来看到基于ETH的DeFi金融业务锁仓走势:

Maker、Synthetix、Compound三大平台处于领先状态,尤其Maker,直到目前(2020年一月份),仍然占据半壁江山市场份额;总锁定市值高达6.82亿美元(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1月12日)。

时间回到2019年初,MakerDAO引领DeFi风潮,在DeFi市场几乎一骑绝尘,在用户数、锁仓金额、商业模式方面都遥遥领先。经过一年的发展,DeFi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态势,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这个新兴市场中来。锚定币种也由ETH单一币种发展到ETH、DAI、EOS三分天下局面。

「DAI是源自MakerDAO 项目的一个按照市场机制提供的稳定数字货币币种,和美元保持 1:1 的锚定。其中Maker 是以太坊平台上最早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之一(DAO)和智能合约系统,Maker 平台提供稳定基础货币DAI。因而,DAI被当作有数字资产抵押担保的基础货币之一。有兴趣可以通过https://makerdao.com了解其详细情况。」

截止目前(2020-01-12),DeFi市场锁仓总值高达92,807万美元。Maker、EOS REX、Edgeware三大平台占比超过70%。

从锁仓价值走势来看,不难发现,过去的一年是DeFi发展最迅速的一年。

不难发现,经过19年的市场演绎,DeFi市场不再是Maker一家独大,币种也不再是ETH一枝独秀。DeFi生态基本形成了多元共同竞争的新局面。

从项目维度来看,以太坊上借贷平台 Nuo Network、衍生品平台Augur、Bancor都表现不俗,值得关注;但也有少部分项目直接“流产”,比如Veil。

可喜的是,除了ETH和EOS生态之外,比特币相关的项目——Layer-2闪电网络也通过海量节点拓展DeFi业务,网络内的锁定资金达862,56枚比特币,约合625万美元。

2) 去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以Uniswap占据绝对优势,占交易量的一半以上,DDEX、ETH2dai、IDEX紧随其后。

以下是来自DApp Total的交易额和用户数统计:

不难看出,DEX的发展和整个宏观币市行情和环境发展离不开,熊市用户量和交易额都显著下降;但日交易额仍然超过2万ETH每天,不可小觑;但从参与人数来看,单日没有超过3000用户,可见这个领域相对来说,暂时还属于小众。

3) 稳定币

目前稳定币市场总额高达57亿美元,其中USDT占比高达83%左右,在稳定比市场处于绝对龙头地位。(数据截止到2020-01-12)

根据DAppTotal显示,DAI约占新兴币种市场8%左右市场份额。

2020年对稳定币市场来说,最大的冲击估计就是Libra。Libra预计2020年上半年将主网上线,一旦推出,必将抢占部分原有稳定比市场。

从整个DeFi生态的融资情况来看,通过简单统计,过去一年(2019)融资规模累计超过7000万美元,其中,大部门集中在借贷业务的项目上,参与的资金方包括红杉在内的顶级资本,地域上以美国为主,超过60%投资资金来自美国基金和VC,如a16z、CoinbaseVentures、Polychain、Paradigm等。其中, MakerDAO两轮融资累计超2750万美元,笑傲群雄;Compound也表现不俗,以2500万美元的融资额居第二;闪电网络开发团队之一——ACINQ也顺利融资,高达800万美元。

总体而言,DeFi业务模式在2019年得到验证并推广成一定规模,产品生态也日趋丰满。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后续新兴项目如Polkadot等公链、传统主流币(如比特币)都将逐步融入Defi生态,2020年将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二) 发展瓶颈和待突破方向

1) 认知门槛

相比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DeFi确实有很多优势,比如去中心化、透明度高、费用低等等,但其目前普及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DeFi强相关的是区块链技术,国内区块链技术普及过程其实速度并不快,目前DeFi的认知度就如同2016年中期大家对区块链的认知度,还比较小众。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决定于技术门槛,很多人甚至还无法理解区块链技术,而DeFi的受众目前为止,还属于区块链认知人群的子集,也存在较高认知门槛,其技术复杂度、业务复杂度都比较高。换个角度讲,DeFi目前的创新型产品还未达到普通民众、普通投资者参与普遍参与的程度,普通投资者大多聚焦在产品是否盈利、盈利比例上,而非技术创新性上。

另外一方面,DeFi从业人员的认知也存在提升空间。由于DeFi还属于技术驱动的一个新兴产业,从业人员还是以技术人员为准,普遍在技术上、区块链领域较为擅长,但在金融业务上,尤其合规性等相关领域认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 性能瓶颈

「公网性能限制」

借贷业务本身在各自主链上开展(目前主要是以太坊和EOS两条主链)。ETH由于15S才出一个块,主网TPS不超过100,这对于金融业务系统来说,差距非常之大。如果用户并发10,000,那么性能差距达100倍之多。而事实上,在中国国内集中交易场所中,C端用户并发超过10,000.非常常见。

去中心化交易所产品体验对主网也存在直接依赖,所以我们看到目前有“链上模式”和“链下模式”两种基本分类。理论上链上模式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交易,用户管理自己的私钥,平台不触碰用户的资产,整个过程安全透明。交易场所核心在于发挥交易匹配职能,集中交易本身也要求有一定交易深度才有利于提升流动性,因此这意味着高频操作,每个挂单、撤单、成交操作都在智能合约触发或链上发生,这对DeFi从业者和相关机构无疑是个大大的考验。

「产品体验问题」

区块链确认需要几个区块的确认,从而导致业务操作会存在异步确认,用户得不到即时的响应,而中心化应用的结果反馈都是无时延的。这在底层给去中心化应用、去中心化金融带来了一些困扰,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目前市场上的几个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借贷DAPP普遍用户体验并不友好,操作复杂度偏高,这在金融领域影响是比较致命的,尤其普惠金融,大多数人可能由于使用门槛超出认知范围而放弃使用。

「交易成本问题」

由于每个业务操作都提交到公网验证,那么还存在Gas费用问题,即每笔金融业务完成过程除了传统手续费之外的费用,还存在至少一笔(通常多笔)区块链确认过程消耗的Gas费用,提升了交易成本。看单笔交易好像成本没增加多少,但这个成本乘以交易量,那么这笔成本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基于此,为了解决完全链上交易的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业界也开创性的开发出资金池模式、链下模式等,以牺牲独立性方式换取部分产品体验,但仍然和普及应用要求有差距。

区块链微观技术领域的性能问题仍然是一个待持续研究的课题。

3) 资金效率

从金融业务视角分析,DeFi目前开展的借贷业务中资金利用率不高。由于平台风控要求,所要求抵押资产价值必须高于融资金额,否则无法做到零风险。比如前文提到的MakerDAO要求用户存入ETH价格的1.5倍来建立支撑DAI的抵押债仓,更有甚者,有的平台要求2倍、3倍的抵押资产,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资金资产利用效率。

相比之下,传统金融抵押评估更有效,而且除抵押贷款之外,还存在信用贷等多种无需抵押物形式的信贷产品。

在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金融产品的设计上,DeFi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4) 系统性风险

「系统关联风险」

DeFi领域是可以组合的,即DeFi项目之间就可以相互嵌套。就ETH DeFi生态来说,MakerDAO扮演了类似“央行”的角色,其策略的调整直接会影响诸如Compound等二级借贷产品的运行状态。Compound、Uniswap等二级DeFi产品丰富了ETH DeFi生态的产品类型,有利于整个生态发展,但他们之间的关联过于紧密,增加了单个产品、协议被攻击而引发整个ETH DeFi系统崩溃的风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DeFi领域本身业务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抵押资产可能发生“多头”效应,这在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贷后检测技术足以杜绝抵押资产多用途产生的风险。

「资金用途风险」

目前DeFi借贷融资后资金用途是没有追踪的,贷后管理没有传统金融那么到位。笔者了解到广泛DeFi用户借款后,主要用途在于屯币,即回过头去投资抵押币种。比如ETH持有用户,通过质押ETH借得稳定币DAI,然后通过DAI兑换再投资购买持有ETH,形成杠杆放大效应。

在币市行情向上时用户当然受益,一旦向下,那么可能导致用户血本无归,当交易场所规模放大时,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用户面临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资金损失,造成后果和影响不可估量。

三、 未来方向

从区块链以及相关生态近几年发展状况来看,目前金融和游戏是区块链技术最先落地的两个领域,相关DAPP也最多。但目前游戏其实并不成功,前景也不太明朗,目前活跃度相对较高的游戏都集中在一些带有金融属性的几类游戏,有的甚至还有“踩红线”的风险。所以关键还是在于金融领域,DeFi结果2019年的爆发式增长,已经过了概念阶段,2020年极有可能成为爆发年,业务极速放量。总体来说,目前DeFi的未来发展将会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一) 更加迎合监管

监管是金融行业和金融从业者不可回避的话题,DeFi也不例外。金融创新者往往容易轻视现有系统的制度和监管机制价值,要知道,现有业务模式以及监管政策都是在循环演进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逐步成长定型的;在区块链行业,旧系统和制度都是被诟病的对象,但我们以技术和社会变迁轨迹来看,在创新事务处于成长期或过渡期时,往往需要先遵循现有制度,然后打破,反向推动政策和制度的改变。创新节奏越快、跨度越大,受到的阻力往往越大。即使是全球公认的互联网巨头Facebook直接推动的Libra项目目前也有难产可能,扎克伯格在最近一次演进谈到Facebook的十年愿景中,未曾提及Libra或许就是对目前监管困境的最好的说明。

理论上,可信的分布式计算网络让DeFi 可以将金融业务建立全球可审计的数字账本上,业务逻辑最大程度放在合约代码上自动执行,这些特性都可以为金融业界提升自动化风险管理水平和监管监督技术能力,这对于目前全球化金融业务的开展极为有益。跨境的风控能力、共识规则可以让金融业务更好地跨越地域融合起来,同时也能够促使金融系统更加高效、透明和灵活,而这正式DeFi的所在。

具体来说,以中国国内为例,DeFi目前需要和政策倡导的区块链赋能保持一致,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创新,赋能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目前国内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多边贸易都需要这种技术驱动,以此来促进创新金融模式迭代发展,赋能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

(二) 与传统金融融合更紧密

DeFi如果需要得到更大规模发展,不可避免的需要与传统金融进一步融合。

目前大行其道的FinTech(金融科技)除了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外,也早已将区块链技术囊括进来,帮助传统金融系统强化信任,提升数据质量和做出更好的风险预测和判断。

FinTech的核心是信用,DeFi可以认为其实是没有信用(没有线下审查),也可以认为是100%信用(完全基于抵押)。DeFi理念上希望一切资产都可以Token化,那么就形成了DeFi抵押借款的基础,这一点和传统金融和政策倡导的目前趋势/政策完全吻合,目前国家政府都在大力倡导资产数字化、数字资产确权交易。资产数字化后,理论上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易流通。所以数字资产和DeFi很多地方本就是相通的,只是在组网上有联盟链和公链的区别,二者如何融合是目前业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比如抵押贷款上,在目前联盟链的方案下,传统资产评估上链增信,然后走线上线下流程;但如果放开地域,做跨境资金资产对接(如国外资金进来),那么理论上就已经是DeFi的合规化,与传统金融业务完全融合的一种形式。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主导计划发行的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预计将在2020年推出,权威专家预测DCEP可能实现对现钞的部分替代,这极有可能成为DeFi与传统金融业务的桥梁,加速DeFi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

(三) DeFi币种将多样化

1) BTC

目前DeFi生态锚定资产仍然以ETH 为主,而实际真正具有货币/黄金双重属性的比特币并未被广泛采纳,这是目前被DeFi遗忘的一座金矿。比特币在公认价值、流动性、资产规模等方面都完全具备作为抵押物的条件,而且从价值稳定性来看,甚至比ETH和EOS更好;另外在合法性上,一部分国家已经对比特币进行定性:比特币是资产而非证券,这在监管层面也更容易接受。

目前BTC的DeFi还只是有一些简单尝试,比如将BTC打包成ERC20格式的imBTC和xBTC,仿照MakerDAO模式、基于比特币侧链RSK的DeFi平台Money on Chain。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DeFi项目围绕BTC展开。

2) Libra

Libra预计将在2020年推出,由全球互联网巨头Facebook推动发行,致力于让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享受银行服务;Libra是一种不追求对美元汇率稳定,而追求实际购买力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由于Libra天然建立在Facebook超过20亿用户基础这座“金矿”之上,无疑会给世界范围金融格局带来非常大影响,笔者相信DeFi领域不会忽略Libra。

虽然Libra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不可否认其带来的这种模式和趋势是必然的,一旦上线且有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地区开始接受Libra,那么互联网金融界的变革将如秋风扫落叶般来的迅猛,DeFi也必然首当其冲,与Libra结合形成全球性金融工具市场,极速促进资金供需更加趋于平衡。

除了Libra这种新稳定币之外,还有存量的稳定币,如USDT,也有部分DeFi借贷项目开始围绕USDT做文章,但总的来看,在笔者视角来看,USDT由于增发等原因导致“失信”,会逐步走下坡路,无法形成决定性影响。

最后总结一下:

DeFi,让金融更加民主、透明、公正!

DeFi,正在驱动世界构筑新一代金融!

DeFi,正在引领金融未来!

四、 参考文献

[1] DExtop_official.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运作机制 — — 安全与效率的权衡.

[2] 白话区块链. 最近热议的DeFi是什么?| 白话区块链入门107.

宝宝树上市后不断加强技术创新 构筑智能家庭服务新生态

北京万科锚定全业态资产配置专家,构筑企业资产长城

以专业构筑竞争壁垒,OYO酒店携手单体酒店共赢未来酒店市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承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NuriFlex Holdings Inc.宣布,公司已与Talken GmbH签署谅解备忘录。关于Talken GmbHTalken是多链去中心化NFT钱包,拥有规模最大的社区。
平安产险中宁枸杞项目经理张碧锟说,这一切都是通过平安产险打造的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实现的。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为小枸杞发挥了大作用。不少平安智慧农业项目已经插上了“金翅膀”。
聚焦老年人、外籍来深人员支付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4月1日在深圳召开在深金融机构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会上对支付服务的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圳银联将积极响应,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采取措施来优化支付服务。 与各方密切协作…
  • 银行
  • 2小时前
  • 每日财经网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多条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之后,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的趋势,加大消费信贷供给,助力释放消费需求。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哈银消费金融,在加大金融供给、服务居民消费的同时,还积极…
巴黎--(美国商业资讯)-- ESI Group (Paris:ESI)与一汽-大众(FAW-VW) TE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旨在推进汽车行业在智能仿真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以此巩固并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仪式在位于中国吉…
  • 公司
  • 5小时前
  • 文传商讯
与Kinaxis的整合为企业提供了新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先进供应链协调能力,为其供应链带来革新 安大略省渥太华--(美国商业资讯)--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Kinaxis® (TSX:KXS)欢迎其最新的解决方案扩展(SolEx)合作伙…
  • 公司
  • 5小时前
  • 文传商讯
EDX完成由Pantera Capital和紅杉資本聯袂領投的B輪融資,為國際擴張積蓄動能。 新推出的結算所透過簡化結算程序,為會員提供最具競爭力和資本效益的交易市場。 會員名義交易量在2013年12月超過14億美元,而清算所自10月成立以…
葡萄牙里斯本--(美国商业资讯)-- Fuel Labs,“First Optimistic Rollup” Fuel V1的创造者,今天宣布其演进为“Rollup OS”,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专门设计来帮助以太坊Rollup技术发挥其全部…